 |
TrendForce指點2026科技版圖:晶圓代工呈兩極化發展 (2025.11.14) 迎接AI浪潮推波助瀾下,TrendForce今(14)日舉行「AI狂潮引爆2026科技新版圖」研討會,涵蓋上游晶圓代工、IC設計,以及中游電源架構、液冷散熱和AI伺服器等主題。
其中TrendForce預估2026年晶圓代工產業將成長約20% |
 |
高飛鳶:AI非泡沫且正起步 估兩年內IDC將貢獻營收 (2025.11.14) 雖然近期市場屢傳AI泡沫消息,緊接在鴻海之後舉行的東元電機Q3法說會也受到密切關注。宣告Q3營收約145.38億元,雖較上季小幅回落,仍比去年成長8%;前三季營收約為437.59億元,年增近5% |
 |
臺康生技建構首座生物藥連續式生產平臺 帶動CDMO產業出口新動能 (2025.11.13)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近日召開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第10次決審會議,會中通過臺康生技公司、業興環境科技公司等2項計畫,分別於生技製藥與智慧水務領域展開前瞻研發,邁向智慧化與永續化,強化臺灣產業競爭力與國際合作能量 |
 |
UiPath平臺強化代理AI與流程編排 加速實現投資報酬 (2025.11.12) 目前各界對於AI泡沫疑慮未消的主因,便是尚未能見到企業真正營收獲利。全球代理自動化(agentic automation)領導者UiPath今(12)日則宣布將全面擴充及升級平臺,構建完善生態系 |
 |
機器人模組化系統 大國間爭一線生機 (2025.11.12) 當全球製造業在關稅壁壘下,面臨更嚴重的勞動力短缺、成本上升與客製化需求激增,智慧製造不只是趨勢,更是企業邁向高值化與永續營運的核心戰略。多功、實體/Embodied AI(具身)智能機器人前瞻技術 |
 |
迎接AI驅動材料轉型 科思創持續開發高分子聚合物產品 (2025.11.11) 受惠於AI迅速發展帶動產業升級,材料創新也來到新境界,以滿足AI相關的設備、產品需求,現在正是驅動性能與材質雙轉型的關鍵時期。來自德國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製造商科思創公司近期也以聚碳酸酯、熱塑性聚氨酯(TPU)解決方案為例,分享AI如何驅動高性能、多功能材料的永續轉型及塑料所扮演的角色 |
 |
眺望2026智慧移動載具產業 串起無人機與自駕車非紅供應鏈 (2025.11.11) 當全球車輛產業正迎來「低碳化、電動化、智慧化、無人化」加速交織的關鍵轉折期,技術版圖與市場結構持續重塑。工研院近期也透過「眺望2026年產業發展趨勢─智慧移動載具場次」研討會,聚焦全球車輛科技與無人系統的關鍵變化 |
 |
智慧局延續「企業出題 × 團隊解題」模式 公布最新專利競賽成果 (2025.11.10) 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最新發表「2025年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頒獎典禮暨成果,仍延續去年廣受好評的「企業出題 × 團隊解題」模式,鼓勵專業人才組成團隊,針對產業實務需求進行專利分析與布局建議,促進產業發展與專利策略的精準結合 |
 |
張松鑌掌總座 百年大同AI大轉骨 (2025.11.10) 大同公司今(10)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委任張松鑌為新任總經理,以接手原任總經理沈柏延職務。大同強調張松鑌身為AI資料中心電力工程的實力戰將,其功績涵蓋建置Google在亞洲地區最大的臺灣資料中心之雲端機房(IDC)第一~五期電力及光纖工程,與Google馬來西亞資料中心機房,包括IDC機房設備不可或缺的匯流排製造亦為其熟悉領域 |
 |
AI領航工業5.0突圍 (2025.11.10) 繼美國發動全球關稅戰以來,臺灣機械業除了面臨20%+N疊加關稅海嘯的第一排,更可能再被納入美國232國安條款調查範圍。 |
 |
數位分身虛實互換 (2025.11.10) 科技正重塑產品與服務的全生命週期,推動企業從設計、開發、製造到營運的每一環節,加速邁向敏捷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全新時代。 |
 |
機器人模組化系統 大國間爭一線生機 (2025.11.10) 當全球製造業在關稅壁壘下,面臨更嚴重的勞動力短缺、成本上升與客製化需求激增,智慧製造不只是趨勢,更是企業邁向高值化與永續營運的核心戰略。多功、實體/Embodied AI(具身)智能機器人前瞻技術 |
 |
工研院助擺脫稀土限制 與臺廠合推高效EC風扇 (2025.11.09) 因應AI基礎建設需求爆發及地緣政治衝突影響,造成國際能/資源爭奪戰,總統日前也呼籲臺灣機械設備業應加入國際發展稀土產業鏈。工研院則攜手傳恆綠能科技與聯昌電子發表「廣域高效電子換向(EC)風扇」新品 |
 |
眺望2026年AI機械產業發展 發揮「智慧機械+」應用加值 (2025.11.07) 迎接臺灣機械產業正邁向「智慧機械+」的新世代,將智慧機械的應用成果擴展至半導體、航太、能源、機器人與無人載具等領域。今(7)日由工研院主辦的「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AI機械」場次 |
 |
總統呼應AIT織軍工、稀土美夢 機械公會慶80周年盼築利基 (2025.11.07) 機械公會為了慶祝成立80週年舉辦的「榮耀80 智慧升級、AI領航 邁向綠色永續」系列活動,最終於日前舉行的酒會達到高潮。包含總統賴清德、總統府資政沈榮津、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等政府要員 |
 |
眺望2026年AI產業趨勢 聚焦虛實軟硬系統整合 (2025.11.06) 雖然現今資本市場上對於AI泡沫疑慮未消,但在產業應用面仍隨著AI創新科技快速演進,並迎來關鍵變革。工研院近日舉辦「眺望2026年產業趨勢系列研討會—AI場次」,便兼顧AI代理人(AI Agent)與實體AI(Physical AI)應用崛起,數位智慧正全面邁向實體落地趨勢,探討臺灣該如何在硬體優勢上強化軟硬整合,成為未來競爭關鍵 |
 |
防AI資料中心跳電 能源署新增用電大戶PUE上限 (2025.11.05) 因應AI用電攀升跳電風險,為確保相關能源設施可採用高效率設備,經濟部近日公告能源修法將正式上路,明定未來用電5MW以上的超大型與主機代管資料中心,在新設或擴建階段,須提出能源使用說明書送審,其能源使用效率(PUE)指標不可超過1.3、1.4規定 |
 |
亞太衛星產業聯盟APSCC年會首次登臺 經濟部助產業鏈結國際生態圈 (2025.11.04) 由全球衛星營運商、製造商、運載火箭發射服務商組成,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衛星產業聯盟亞太太空社群理事會APSCC今(4)日首度移師來臺,在萬豪酒店舉行第26屆年會。
|
 |
工研院眺望2026通訊產業發展 估2026年產值破兆 (2025.11.04) 迎接6G、低軌衛星、資安標準與智慧城市等創新議題,近日由工研院舉辦的「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通訊場次」邀集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下世代通訊發展趨勢與產業新契機 |
 |
AI衝擊淨零 工研院:資料中心掀633億美元能源新商機 (2025.11.03) 面對AI基礎建設快速發展與淨零排放目標壓力,能源產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工研院今(3)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能源 x AI 建設」場次,聚焦AI基礎設施擴張帶動的電力需求與能源挑戰,並分別從國際趨勢、產業動態與商業模式,探討能源效率、綠電與電力系統的創新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