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灣機械設備業挺進先進封裝生態鏈 (2025.11.12) 對於臺灣機械設備與材料產業而言,這既是被動應對全球變動的必要策略,也是主動從「設備/材料出囗」轉型為「高階封裝整合生態系統供應商」的千載機會。 |
 |
AI領航工業5.0突圍 (2025.11.10) 繼美國發動全球關稅戰以來,臺灣機械業除了面臨20%+N疊加關稅海嘯的第一排,更可能再被納入美國232國安條款調查范圍。 |
 |
智慧農業革新:慣性感測驅動精準生產 (2025.10.18) 現代智慧農業正積極擁抱技術革新和自動化,慣性感測器在多種應用場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助力機器人導航、預測維護與動物監測。 |
 |
產官研協同打造大南方生態系 (2025.10.14) 延續自下半年COAMPUTEX、機器人與自動化展、SEMICON等一系列大展以來,各家大廠皆以人型機器人、機器狗及系統整合為主要賣點。工研院也在近期舉行的創新周,展示未來將如何落實「AI新十大建設」 |
 |
串接模擬與生產:Moldex3D與射出機之整合 (2025.10.07) CAE分析正推動射出成型產業邁向智慧化,透過與不同的射出機臺整合,讓設計與制造端能雙向共享數據,加速試模流程、降低成本,并且為新材料與新產品挑戰提供更高效率的解決方案 |
 |
工具機與零組件廠 減班整合主動備戰 (2025.09.15) 在川普宣告對臺課徵20%+N疊加關稅之後,除了已有老牌工具機廠宣布無薪假、「集中排休」,甚至并購救急。同時也有零組件廠大廠認為,美國「已算是仁慈的了」;或強調須納入感測器、整合生態系等策略主動備戰 |
 |
邊緣AI加速推進 AOI跨界滲透布局 (2025.09.15) 自從2011年工業4.0問世以來,將制造業從過去到了制程終端,甚至出貨前才會開始執行的品質檢測程序逐步向前推進。不僅要求在制程中,就要開始透過IIoT實時上傳資料、分析,甚至成為AI機器學習的根據 |
 |
倉儲機器人崛起 智慧物流革新動能 (2025.09.04) 智慧物流浪潮正重塑倉儲角色。AI 與物聯網推動智慧化管理,低碳成為永續新標準,協同更讓供應鏈無縫串連。臺灣憑藉靈活的市場優勢,若能結合國際規模化經驗,將有機會成為亞洲智慧物流創新的試驗場域與新典范 |
 |
臺灣AI機器人聯盟成立的啟示 (2025.08.18) 一聲號角,宣告臺灣決心將其賴以自豪的半導體與資通訊(ICT)實力,灌注到一個全新的領域:AI機器人,目標是打造繼半導體之後的下一個「兆元產業」。 |
 |
生產力再進化!虛實整合讓協作機器人戰力翻倍 (2025.08.18) 在通用型人形機器人普及并大規模應用於產線之前,當下真正引領制造業與服務業變革、串連數位與物理世界的關鍵,則是「協作機器人」。 |
 |
產研加速落實培育半導體復合型人才 (2025.08.14) 近期臺灣除了有AI新十大建設將擴大培育業界AI菁英,工研院與臺達電也不約而同,投入培育後摩爾時代的半導體業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
 |
迎合AIoT傳感資訊需求 (2025.08.14) 自工業4.0發展迄今,因為當時臺灣打造CPS虛實整合系統的關鍵元件傳感器與控制器等,皆受歐日系品牌大廠垅斷。直到AI、MEMS感測器崛起後,經過傳動系統/元件整合與上層控制器串連,而有??改善 |
 |
一機多工,智慧升級 機器人迎整合新紀元 (2025.08.14) 自從生成式AI問世以來,雖然人形機器人話題蔚為風潮。但從今年COMPUTEX 2025首日,由NVIDIA執行長黃仁勛播放致敬臺灣ODM代工廠的影片中仍可發現,即使在現今AI伺服器組裝線,仍須仰賴大量人力,也可見工業機器人增添多功整合的商機與必要性 |
 |
邊緣AI強化實體智慧 工業機器人兼顧安全可靠 (2025.08.13) 釋放邊緣力量,引爆智造革命!安全,是唯一不變的底線。 |
 |
半導體與制造業如何重塑供應鏈地圖? (2025.08.13) 對於電子和高科技產業而言,關稅的變化對上下游供應鏈造成了重大影響,可見關稅凸顯韌性供應鏈的必要性。本文深入分析關稅對於供應鏈動態所造成的影響,如何認知風險與舉措 |
 |
打造類人未來:當機器人成為社會一份子 (2025.08.11) 我們有必要從機器人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來觀察,延伸至人機關系的心理學挑戰,再到法律與倫理邊界的重新定義,全面檢視「人形機器人成為社會一份子」的可能與限制 |
 |
工廠與服務業的新勞力:機器人的真實應用現場 (2025.08.11) 時至今日,隨著人工智慧、感測器與邊緣運算技術的進步,機器人正逐漸「走出籠子」,成為能與人互動、理解環境、執行多樣化任務的新型勞動力。 |
 |
從仿生設計到智能交互━━機器人技術進化揭密 (2025.08.11) 從模仿人類骨骼的機械關節,到能理解語意、辨識物體并自主決策的智慧體,人形機器人正處於一場橫跨機械、電子、AI與人文的融合演進中。這場技術進化的歷程... |
 |
雷射鉆磨改質助半導體革命 (2025.07.11) 迎接現今生成式AI驅動半導體產業變局,臺灣該如何在護國神山的基礎上,強化次世代功率半導體和面板級先進封裝的供應鏈韌性與生態系尤為關鍵。 |
 |
雷射先進應用的最新趨勢與市場動態 (2025.07.11) 在全球制造業面臨凈零碳排與智慧制造雙重轉型之際,先進雷射技術正以其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及非接觸式加工等顯著優勢,成為實現永續與高效生產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