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DI加速軟體布局 CodeFusion Studio 2.0讓實體智慧走進產品核心 (2025.11.14) 面對 AI 正全面走向邊緣與終端設備的發展趨勢,ADI正加速強化軟體布局。ADI 軟體與安全事業部軟體產品與工具負責人 Jason Griffin 表示,最新推出的 CodeFusion Studio(CFS)2.0 不僅是工具更新,而是為「實體智慧(Physical Intelligence)」時代打造的全新開發平臺,目標是將 AI 從附加功能,轉變為產品的內建能力 |
 |
GM要求供應商逐步移除中國零組件 全球供應鏈如何接招? (2025.11.14)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近日向全球數千家供應商下達最新要求:在 2027 年前,必須逐步移除所有來自中國的零組件與原材料。這項指令看似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管理調整,但其背後所牽動的,已不是單一廠商的采購策略,而是全球汽車產業鏈在地緣政治壓力下,被迫進入全面重組的歷史轉折點 |
 |
Arm:從服務走向感知 邊緣AI成下一波核心戰場 (2025.11.13) 隨著人工智慧滲透至生活與產業的每一個角落,運算架構正迎來劇烈轉型。Arm 資深??總裁暨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 Paul Williamson 在 Arm Unlocked Taipei 2025 上指出,「我們正經歷一場由 AI 引領的運算革命 |
 |
Metalenz與聯電合作 量產偏振式人臉辨識晶片 (2025.11.13) Metalenz 與聯華電子 (UMC)合作,將Metalenz 的人臉辨識解決方案 Polar ID 推向量產階段。此技術象徵著機器視覺與人工智慧邁向新時代,也標志著金屬透鏡技術正式走向大規模應用 |
 |
IBM發表全新量子處理器 加速邁向量子優勢與容錯量子電腦時代 (2025.11.13) IBM 在年度量子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多項突破,全面推進量子運算的「實用化」進程,并訂下明確里程碑:2026 年實現「量子優勢」、2029 年推出全球首臺「容錯型量子電腦」 |
 |
感測、運算、連網打造健康管理新架構 (2025.11.12) 臺灣在半導體、感測器、通訊模組與嵌入式運算領域具備深厚基礎,近年更積極布局健康科技與智慧醫療市場,成為全球醫療電子產業鏈的重要環節。 |
 |
臺灣機械設備業挺進先進封裝生態鏈 (2025.11.12) 對於臺灣機械設備與材料產業而言,這既是被動應對全球變動的必要策略,也是主動從「設備/材料出囗」轉型為「高階封裝整合生態系統供應商」的千載機會。 |
 |
調查:領導企業以架構思維奠定AI勝勢 97%實現大規模成效 (2025.11.12) 思科(Cisco)公布《2025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最新結果,顯示全球約13%的「AI就緒企業領導者」(Pacesetters)已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架構策略思維,并成功將AI應用擴展至具體成效層面 |
 |
以創新實踐永續愿景 意法半導體攜手亞太夥伴邁向凈零未來 (2025.11.11) 隨著各國紛紛推動凈零轉型,半導體產業作為能源密集與高科技并行的關鍵領域,其在碳中和與綠色供應鏈上的行動格外受矚目。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亞太暨新興市場區(APeC)永續計畫負責人 Edoardo Auteri 近日分享了 ST 在能源轉型、供應鏈減碳與產品生態設計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現企業如何以創新科技實踐永續承諾 |
 |
讓AI落地成為日常 開放式平臺加速推動邊緣智慧規模化發展 (2025.11.11) 在萬物互聯與人工智慧普及的時代,運算的重心正快速從云端移向邊緣。從智慧安防、工業自動化到教育創客應用,各領域都需要在現場即時處理大量資料并作出決策。然而,傳統開發板受限於算力不足、功耗過高與軟體封閉,使得 AI 模型往往難以順利落地 |
 |
安世半導體晶片出貨恢復 汽車供應鏈獲得暫時喘息 (2025.11.10) 荷蘭半導體制造商 Nexperia(安世半導體) 傳出恢復對部分客戶的出貨,包含德國汽車品牌 Volkswagen(福斯汽車) 已在中國市場重新收到晶片供應。這意味著先前因政府監管與出囗審查導致的供應鏈瓶頸,正逐步松動 |
 |
瑞士新創CCRAFT擴大薄膜鋰??酸鹽光子整合晶片制造能量 (2025.11.10) 瑞士新創 CCRAFT 擴大薄膜鋰??酸鹽(TFLN, LiNbO?)光子整合晶片(PIC)制造能量,瞄準 AI 資料中心正快速成長的光連結需求。該公司近期取得瑞士國家創新署(Innosuisse)支持、啟動約 250 萬瑞郎計畫,強化本地光子晶片產能與生態系連結 |
 |
從封裝到連結的矽光革命 (2025.11.10) 當我們把光拉到晶片身邊,等於把系統的對話方式升級了一個層級。這不是「是否導入」的選擇題,而是「何時、在哪些節點先導入」的時間題。 |
 |
Silicon Labs:物聯網市場從「萬物皆可連」逐步走向「萬物皆可信」新階段 (2025.11.09) 在萬物互聯的浪潮中,安全議題正逐漸從選項變為必要條件。隨著智慧家庭、能源管理、醫療與工業應用的普及,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暴增,也使網路攻擊的頻率與復雜度同步升高 |
 |
Astera Labs推動AI基礎架構2.0 加速下一代AI資料中心轉型 (2025.11.07) 隨著生成式AI推升算力需求呈指數成長,全球資料中心正邁向「AI基礎架構2.0」的新階段。Astera Labs身為機架級AI基礎架構連接解決方案的領導者,近來於美國OCP全球高峰會宣布全面深化開放生態合作,并同步完成對aiXscale Photonics的收購,藉此加速光子技術在垂直擴充架構中的落地應用,推動下一代AI資料中心的轉型 |
 |
固態電池:引爆電動車能源革命的關鍵推手 (2025.11.07) 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高速成長,電池技術正成為驅動產業競爭的核心。從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成熟應用,到下一代固態電池的崛起,能源技術正迎來新一波關鍵轉折。本場 |
 |
AI伺服器功率暴增 800V直流電源成資料中心新基準 (2025.11.06) 隨著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的爆發式成長,資料中心的功率需求正呈現倍數成長。過去以54V為主的伺服器電源架構,已無法支撐AI伺服器所需的高電流與高效率運作。為因應這股浪潮,業界正快速轉向「800V直流(VDC)」架構,這不僅是一次電壓等級的提升,更代表資料中心供電哲學的根本變革 |
 |
Arm:以生態系為核心 推動AI運算革命 (2025.11.06) 隨著AI技術推動全球經濟與科技持續轉型,Arm 正以「軟硬整合、共創生態」為核心策略,致力於讓開發者、晶片設計商與系統制造商能在相同架構下快速創新。Arm 策略暨生態系執行??總裁 Drew Henry 指出,AI 正為世界帶來新一波生產力革命,而 Arm 的使命,就是讓這股創新動能能被所有開發者充分運用 |
 |
安世半導體引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結構性風險 (2025.11.05) 安世半導體原為荷蘭公司、總部位於奈梅亨(Nijmegen),聚焦於二極體、晶體管、電源管理晶片等成熟制程元件。其母公司為中國的?泰科技(Wingtech Technology),該公司在 2018 年透過收購取得安世半導體 |
 |
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 面對AI熱潮投資人轉向審慎觀?? (2025.11.05) 美國股市於11月4日出現明顯回檔,其中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逾4%,成為科技股下跌的重災區。盡管部分AI與晶片企業繳出優於預期的財報,市場對於人工智慧(AI)題材的高估值疑慮卻再度升溫,顯示資金正從過熱的成長板塊回流至防御性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