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2 2026即興展望:產業Open Jam
「這不是一場研討會,這是一場 Open Mic!」
我們不設定主題、不安排講師、不強迫分組。只提供三樣東西:
一個舞臺 (The Stage)
一支麥克風 (The Mic)
一群產業愛好者 (The Jammers)
這是一個平等、開放的舞臺,讓產業人士(無論職位高低)都能發表自己對2026的預測、策略或擔憂
11/28 AI驅動高精度工業檢測
製造業正邁向AI驅動的新世代!現今已趨向「從AI偵測到智慧戰情室」的完整解決方案發展,透過AI結合FPGA高速影像運算、電子圍籬安全監控等技術,打造智慧製造的即時決策中樞,以期讓製造業達到效率、安全與精準管理三大效益,進而開啟「AI製造」新時代的商業機會
11/21 機器人關節的核心技術
讓機器人靈活運動,絕非易事。它必須能根據不同情境(如走路、跑步)精準輸出所需力道,並具備收放自如的能力,以符合實作場域的安全規範。
要實現這種高難度動作,最核心的技術就在於關節模組。這關鍵部件整合了伺服馬達、減速機與各式傳動機電功能
11/14 AI服務機器人發展與應用:實踐智慧服務的下一步
從大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到CRM智慧服務流程,促進企業整合服務架構的資訊技術,推動產業AI智慧應用發展,進一步提升智慧化服務的質量。
本次東西講座邀請擁有超過30年軟體開發與近30年的CTI/CRM整合經驗的人工智能公司董事長張榮貴親臨現場
11/07 從智慧手錶看創新產品的市場路徑|Korbin的產業識讀
你知道智慧手錶如何從一個科技概念,變成全球數百億的市場嗎?
創新產品的市場路徑,從來都不是直線!本次講座將分享這個經典案例,一起探討創新產品如何從「概念」到「營收」,關鍵的市場發展脈絡。
我們將一起看
10/31 從預測維護到利潤核心:PHM的多元應用策略
工廠設備可藉由預測與健康管理(PHM)技術進行異常診斷與監測,並透過AI演算法預測設備潛在的故障時機,讓維護人員能在機臺真正停機前完成保養與維修,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更進一步地,這套結合故障預測與智慧調度的機制,不僅侷限於製造現場,亦能成為推動企業整體韌性強化與永續經營(ESG)發展的新動能
10/17 固態電池:電動車新時代關鍵推手
隨著電動車、儲能系統與穿戴式裝置的快速發展,傳統鋰電池已逐漸面臨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極限,而「固態電池」被視為「下一代電池革命」,但目前仍面臨 材料界面阻抗高、製造成本高、量產困難 等挑戰。不過隨著製程技術進步(如壓製成型、薄膜沉積、硫化物電解質改良),預期 2027~2030 年將進入商業化階段
10/03 機器人模組化系統 大國間爭一線生機
當中國大陸與歐、美、日、韓系廠商皆明確拉開戰線,積極開發機器人本體,投入從研發、量產到商業模式整合的全方位布局。臺灣在這場技術、資本與政策合力驅動的競賽下,更應積極思考如何創造差異性,藉此爭取最大利益,而不是在地緣壓力下被迫選邊站
09/26 從3U到8U:立方衛星推動太空產業升級
立方衛星(CubeSat)是一種標準化設計的小型衛星,透過模組化組裝,可形成3U、6U、8U甚至更大型態,搭載不同的酬載與功能。CubeSat的出現大幅降低進入太空的門檻,不僅適用於學術研究,更能支援地球觀測、通訊測試、星座部署與新技術驗證等任務
09/12 臺灣電動車產業--從全球趨勢看臺灣定位
臺灣在全球電動車產業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憑藉 半導體與 ICT 產業的領先地位,臺灣能提供高效能晶片、功率模組與智慧座艙解決方案,並在零組件整合與電子製造方面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同時,二輪電動車與電池交換模式已成功落地,並展現出輸出至新興市場的潛力,成為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差異化亮點
|